秋日的泉城,发展的热潮依然滚烫。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,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一期生产如火如荼。这个总投资360亿元、山东首个10GW级BC类光伏制造项目,从签约到试生产仅用一年多,创造了令人惊叹的“济南速度”。
爱旭的快速落地投产,是济南市新能源装备产业“开挂”式发展的一个缩影。今年以来,这座以“泉”闻名的城市,在新能源装备领域接连斩获“全球最大”“世界纪录”“全国首台套”:伊莱特能源打造出直径15.673米的核电支承环,刷新世界纪录;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台320兆乏/1100千伏单柱式低噪声并联电抗器,性能冠绝全球;金雷科技接连实现18MW超大铸造海上风电主轴等产品首台套研制,市场占有率行业内领先;济南绿动氢能的“氢腾”燃料电池成为全球首套应用于南极的氢热电联供系统……
“大国重器”次第亮相,背后是济南市新能源装备产业的整体跃升。数据显示,济南新能源装备领域纳统企业达136家,产业规模突破540亿元,构建起涵盖风能、太阳能、核能、氢能、储能以及新型电池、新型电力装备的“五能两新”产业发展体系。一批像伊莱特、山东电工电气、金雷科技、美核电气这样的“链主”企业,正牵引产业链协同共进。
“链式跃升”锻造产业新脊梁
走进伊莱特能源的车间,2.2万吨自由锻压机巍然屹立,正与即将安装的全球最大直径22米轧环机一起,构筑起应对未来10-15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需求的战略性布局。不远处,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特高压总装车间里,高达15米的电抗器运行噪音比家用空调还低,却可承载200万辆电动汽车同时充电。
“链主”企业的进阶之路,折射出济南新能源装备产业的“链式跃升”。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上半年投入研发费用7599万元,推动变压器能效提升等技术向供应商渗透,形成“研发—制造—运维”协同链条。伊莱特则致力于打造“原料热送+近净成形”的绿色锻造工艺,其产品主要用于核电、水电、风电等清洁能源。
在“链主”牵引下,济南已初步构建起以“五能两新”为骨架的新能源装备产业生态。高新区重点发展储能及新型电力装备,章丘区聚焦核能与新型电力装备,钢城区深耕风能产业,莱芜区在储能、氢能等新兴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……各区错位发展、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日益清晰。
创新“裂变”打开巨大产业前景
把一只“扳手”往光伏电缆上一卡,整串光伏板有没有漏电、虚接等微小“病变”,立即就能“诊断”出来。日前,济南应用数学高等研究院(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)智慧能源课题组成功研发出“新能源电站电流检测方案”,光伏、风电电站有了“AI医生”。
课题组负责人马健告诉记者,“扳手”的学名是“巨磁阻(GMR)传感器”,其头部的特制磁铁可灵敏捕捉到微弱的电流波动,好比“号脉”;手柄里的芯片、主板好像“大脑”,使用自研AI算法,通过边缘计算直接对电流进行分析。这款“电站医生”可辨别出波动幅度占比5‰的电流异常,将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5%以上。通过将“病重换件”变“治未病”,一个占地2000亩的光伏电站,一年可降低维护成本300万元以上。
成果立即吸引了国内3家新能源发电巨头的关注。今年9月、10月,这3家巨头都将该成果立项了明年的内部科研计划,各拟提供光伏、风电两种场景和科研经费,让课题组继续试验,最快明年年中可获得内部推广。马健说,仅试点电站,推广这项“AI医生”新装备,就可带来亿元市场,若全国、全球推广,市场可达万亿级别。
类似的创新在济南不断涌现。在山东电工电气集团,技术人员攻克了全钒液流储能系统集成关键技术,成功研制出适用于长时间、大容量储能场景的液流电池装备。这套系统可实现能量不衰减、循环次数超过万次,解决了传统电化学储能面临的寿命短、安全性低等瓶颈,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,目前已在省内多个新能源电站示范应用。
美核电气成为我国首个核级流量计和核级液位计供应商,填补了我国核级仪控关键装备领域的空白;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液冷技术用于百兆瓦级储能电站,能耗较传统风冷技术降低15%;创鲁电池储能产业园二期项目总投资超5亿元,迈向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。
“集团军作战”构筑产业新生态
今年8月2日,济南市新能源装备产业联盟在2025绿色能源与资源国际会议上正式成立。这个由济南能源集团牵头,联合山东大学、中国石油济柴动力等16家单位共同发起的联盟,覆盖“五能两新”七大领域,标志着济南新能源装备产业从“单兵突围”迈向“集团军作战”。
联盟的成立是济南市系统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。近年来,济南先后印发《济南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《济南市支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》等一揽子政策文件;成立济南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办公室,专职负责产业推进;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专项基金。
“我们将锚定产业链短板和关键环节,谋划招引项目,加速产业耦合、资源集聚,持续提高本地配套,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,释放协同放大效应。”济南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从伊莱特的超大型锻件、山东电工电气的特高压设备,到电工时代的储能舱、创鲁电池的固态锂电池,再到济南绿动的氢燃料电池,济南新能源装备企业正在全国乃至全球赛场争抢份额。随着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上持续突破,济南有望在中国新能源装备版图上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。
面向未来,济南在氢能、虚拟电厂等前沿领域已落子。截至5月底,已有19家单位在济南开展虚拟电厂业务。随着可调容量的不断增加,收益规模将持续增长,为能源创新发展贡献力量。(记者 姜斌 胡沥中)